By 珍岛营销培训部Lynn
从事企业内训工作3年,经常会听到一些同行抱怨:员工培训太难做了!尽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经费,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要么是讲述的东西是书本上可见的似是而非的道理;要么是员工甚至相关部门参与培训的态度消极被动、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亦或是培训时似乎有些收获、热情度有所提高,但持续时间短,不出一周一切恢复原状。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我们又怎样才能做好培训呢?
作为一名培训师,我在日常的培训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个人观点:
一、有效,应该是企业培训本质的期望和要求
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必须究其根源。事实上,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之所以长期无法解决,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把握住其本质。为什么要培训?企业开展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团队素质与能力,解决遇到的难题,改善经营面貌。具体的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 宣传企业文化理念,战略思想,确保思想统一;
2、 理解制度,流程规范和经营管理方案,确保行动正确;
3、 补充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确保效率提升;
如上所述,有效,是企业培训基本也是本质的期望与要求。
何为有效呢?所谓有效,就是通过培训能够找准企业现实经营管理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不一致的思想得到统一;消极的心态得到改善;对行动规则和策略有了理解与认同;团队及成员行动意识与能力有了改善与提高等。
二、不能切实把握员工的培训需求,是培训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开展培训更多的是企业领导决定培训的内容,也有时候会针对员工进行需求调查,但只是停留在泛泛的填写一份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这些必然会导致培训内容缺乏必要的针对性。而好的培训需求的满足需要在听取相关领导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受训者进行深入地问题调研以及对受训者进行一对一的面谈,针对企业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将以上共同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终确定培训需求。
三、对于整个培训过程的把控,是有效培训的必要因素
有效的培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即需求把握、制定计划、实施培训和持续关注。前两个是关注培训前,第三个是培训中,后一个是培训后。培训后期的主要任务是对培训内容的消化、改善工作的跟踪辅导,也是整个培训比较关键的环节。经常听到学员说培训时很受启发,也觉得自己理解和掌握了培训内容,但实际运用时总是被以往固定的习惯所打败,不能坚持去运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培训后期持续关注的重要性,把控整个培训流程,每个流程缺一不可,才能更好的实现有效的培训。
四、注重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完善,把培训融入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中
员工参与培训的态度是否积极,是否愿意主动的学习也是培训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培养愿意学习的员工需要公司能够制定完善的体制,健全的人才激励制度,从上而下的高度重视,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多管齐下激发起员工的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