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情监测”早出现于政府部门,为了全面快速的掌握热点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出现。2002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舆情”开始出现。2006年,WEB2.0交互式网络的发展,企业开始关注舆情监测能力。“舆情监测”是发现热点事件或者企业口碑负面的一项能力。“舆情报告”则是展现此类信息的表现形式。
因为舆情监测工作者的需求不同,舆情报告大致可以分为舆情简报、舆情专报和舆情快报三种。舆情简报是根据舆情监控系统采集的舆情信息自动分类分析生成的舆情报告。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日报、周报和月报等。舆情专报一般是以某一热点事件为核心,根据采集的舆情信息全面地分析事件,内容一般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媒体关注情况、网民关注情况和引起的社会影响等。
舆情简报和舆情专报与新闻信息不同,它们的时效性要求低。可能在报告发布的时候,事件已经平息,在人们的关注度降低的时候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相反,舆情快报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是在事件发生的初期伴随舆情预警发布的即时报告。舆情报告的信息来源比较广,既包括网络、微博等新生社交媒体,也包括报纸、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保证了信息覆盖面的广度。
舆情报告的一般要求:
1. 舆情报告必须符合客观事实。为撰写舆情报告而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且是正规渠道来源。
2. 观点与引用资料相统一。舆情报告得出的观点结论必须以大量事实数据为依据,要善于用数据推出结论。切不可出现数据资料与所述的观点背道而驰的情况。
3. 舆情报告所用术语要简单、易懂。舆情报告的受众广泛,所用术语必须通俗易懂,不能出现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造成阅读人员的不理解。
那么舆情报告为什么被需要?
从两方面进行探讨。,政府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舆情监控被需求,那么舆情报告就被需要。第二,企业方面是为了能够对产品的口碑做到更全面的了解,产品口碑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社交媒体,通过对社交媒体的舆情监控,能够直接获取产品口碑信息,通过舆情报告能够将此类信息更直观的表现出来。
大数据时代,舆情的监管难度加大,舆情监控的方式也在日益更新,舆情报告逐渐呈现出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By Rick